周六、周日进入独山子区大巴扎市场的人可能都有这样一个印象:一位磨刀老人坐在长板凳上,前面摆着几块磨刀石,水盆、擦布,还有一个写着“免费磨刀”字样的小纸盒子。
他身子弯曲,与身下的凳子形成弓形弧度。眼睛紧盯手中刀,专心致志地磨着菜刀,“嚯嚯,嚯嚯”磨刀石与刀刃摩擦发出的响声,好像在歌唱着他人生的追求和快乐。
老人先将刀放在颗粒粗一点的磨刀石上粗磨,再在中粗磨刀石上磨几次,把刀刃磨锋利,最后用人工制磨石上精磨,技术娴熟,一气呵成。不一会儿工夫,菜刀就恢复了新买时的锋利,老人乐呵呵地把刀递给顾客。
“谢谢你,钱不收可以理解,请你收下这包烟,好吗?”一位老顾客送他一包“雪莲王”。
“别客气,你说的‘谢谢’就够了。”老人谢绝了顾客的一片心意。“我有工作,工资够用,就想为社会做点贡献,没有别的意思。”
下午5点多,他磨完当天第86把菜刀时,才想起该回家吃午饭了,就收拾工具,提着板凳回家。
这位免费磨刀的老人叫库斯曼?斯热克拜。
认识库斯曼?斯热克拜
库斯曼斯?热克拜是矿服部660物业维修中心下水道疏通班员工。今年58岁,是两个孩子的爸爸。生活中他就是一个普通人。库斯曼?斯热克拜师傅说:“我的童年是在山里度过的。上四年级的那一年,老爸腿骨折,让我回家放羊去。那是我一生当中最痛苦的日子,因为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
天山脚下的那一段日子,库斯曼?斯热克拜拿着学校给他发的那两本书,装在裤子口袋里,放羊时读了一遍又一遍,越读越喜欢学习。在宽阔的草原上,他想,学科学、学技术是他唯一的出路。偶然的机会,他又重新回到了学校,当时的独山子矿区领导从家里腾出一张床给他,让他住在他们家里读书。库斯曼?斯热克拜感动了,眼泪不停地流下来。
过了不久,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库斯曼?斯热克拜学习的梦想被打断了。1973年,15岁的他走上了工作岗位。
1975年的春天,他加入中国共青团,1983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单位组织学习雷锋活动,年轻的库斯曼?斯热克拜上街义务磨刀,得到了群众的赞许,党组织的肯定。从此他就将为群众义务磨刀一直坚持了下来。
他说:“如果当时党组织没有给我进城工作的机会,我还在放羊或喝酒当酒鬼,可能成为一个没有用的人。我感谢党,感谢企业,从1983年到今天我坚持义务为他人磨刀。”
责任编辑: 王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