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花映照的绚丽人生

——记全国劳动模范、独山子石化公司高级技师谷刚

近日,从全国劳动模范评选委员会办公室传来喜讯,谷刚同志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成为继麦麦提?伊力、徐福贵之后,第三位获得该荣誉的石化公司员工。

4月28日,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在京举行,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接受表彰。谷刚等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52岁的谷刚,是中国石油焊接技能专家、石化公司高级技师,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模范、中国石油劳动模范、中国杰出青年、自治区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等荣誉称号。

谷刚精通氩弧焊、手工弧焊、管道向下焊、等离子弧焊等焊接方法,材料涉及钛、镁、铝、铜、高碳、高合金等。在30余年的焊接生涯中,谷刚先后参加过新疆乌鲁木齐石化炼油厂、克拉玛依石化炼油厂、扬子乙烯、独山子14万吨乙烯、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

从一名普通焊工成长为技能专家,谷刚走过了一条艰辛的创新之路。

 “基本功练出来了,蹲上一两个小时没问题,腿也不酸不麻。我也瘦嘛。”

1993年3月,谷刚随十一化建施工队伍来到独山子参加14万吨乙烯建设。这是他第一次踏上独山子这片热土。

当时,谷刚主要负责乙烯装置五台裂解炉的安装组对焊接任务。“挺复杂的,也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焊接项目,遇到很多困难。”谷刚对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裂解炉对流段空间狭窄,谷刚施焊时带上焊帽就看不到焊点了。他就用一面镜子,通过反射找到焊接点再施焊,焊接时,有时一个姿势就要保持几个小时。这就要求焊工必须具备更高的技能,且左右手都能握着焊枪灵活操作。

“一个好的焊工就应该做到。否则,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很难完成焊接任务,也很难达到焊接质量要求。”谷刚深有体会地说。

就这样,谷刚很好地完成了乙烯装置五台裂解炉的本体炉管、对流段、辐射管、高压蒸管线等一万多道标准口的焊接任务。他清楚地记得,当时他焊接的项目焊口合格率达到了98.8%。

“基本功练出来了,蹲上一两个小时没问题,腿也不酸不麻。我也瘦嘛。”采访时,谷刚“呵呵”一笑,对记者这样说。

“这是个考验,也是个转折点。坚定了我不断解决焊接难题的信心。”

凭借过硬的焊接技术,作为引进的技术人才,1995年,满怀激情的谷刚在正如雄鹰般展翅翱翔的独山子扎下了根。

1996年1月的一天,谷刚接到了第一个抢修任务:乙烯装置1号、3号裂解炉炉管发生断裂,急需修复。谷刚赶到现场后看到,经过1115℃的高温烧损,炉管出现变形、鼓泡、渗碳等现象,焊接难度很大。这是谷刚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他反复琢磨、做实验,查阅了国内外相关资料,决定采用氩弧焊的方法,运用适合新旧炉管焊接的工艺解决难题。

经过几十个昼夜的不懈奋战,二十多根炉管、六十多道焊口的抢修任务,在谷刚的焊枪喷射出的多彩焊花中圆满完成。在场的公司领导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解决新旧炉管焊接任务。这是个考验,也是个转折点,坚定了我不断解决焊接难题的信心。”谷刚认真地说。

谷刚经常在半夜赶到现场进行抢修施焊。“虽然干得很辛苦,但得到了尊重和认可,解决了生产难题,心里很高兴,越干越喜欢这个工作。”谷刚真诚地笑笑说。

异径管是乙烯裂解炉重要的工艺管线,承受1115℃的高温,每套的进口价将近一万美元。但是使用寿命最长的仅为3个月,这么短的使用周期,不但影响装置的安全运行,也给国家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谷刚下定决心,自己动手改造这个外国专家设计的产品,他一次次钻进炉膛,查阅资料,多次试验,研制出的新型异径管比进口产品延长使用寿命5倍。这一改造成果,每年可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00多万元。

乙烯裂解炉管长时间运行会出现氧化弯曲、裂纹、蠕胀、鼓泡。而更换一条就要花费一万美元,谷刚决定摸索“局部补焊”的修复方法,但是新旧炉管之间的焊接质量一直达不到要求。他毫不气馁,不断修订焊接工艺,经过三年的反复试验,积累了大量的参数,终于编写出 “焊前预热、焊后缓冷”的《裂解炉炉管焊接新工艺》,解决了新旧炉管焊接的质量难题,每年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00多万元,填补了石化行业奥氏体耐热钢材质焊接修补技术的空白。

谷刚通过在焊条药皮中加银元素消除了 Cr16Ni36 热强钢焊接中出现裂纹的问题;通过各种工艺试验和焊条的选择,解决了Cr25Ni35与Cr35Ni45炉管焊接的焊接工艺和 Cr5Mo、12CrMo、15CrMo等耐热钢的焊接难关,焊接技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谷刚攻克了铝镁合金、铝硅合金、lSMo3,13CrMo44、incoloy800H、TP321H等耐热钢的焊接难关及石化公司3200空分装置冷箱铝管多处出现裂口焊接技术等难题。

多年来,谷刚先后了提出34项科技成果、技术革新,全部在炼化生产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其多篇技术论文被评为中国石油优秀论文、全国QC小组成果一等奖。

谷刚更在危急时刻显身手。2009年12月,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首次过冬,动力站4台机泵的轴套同时出现深度裂纹,如果同时停运就会造成整个化工新区6套装置联锁停工。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谷刚带领徒弟在机泵不停运的情况下,经过12小时连续奋战,圆满完成了抢修工作。

2011年11月,乙烯厂苯乙烯装置脱氢反应器出口管线断裂,当时管线温度高达800℃,按照常理应当在装置停工、降温之后焊接修复。但是这样会对全厂生产造成波动,严重影响系统平衡。谷刚仔细观察现场之后提出高温修复,这也是他焊接生涯中进行的温度最高的一次焊接,他穿上防火服、戴上防火手套,连续工作三个小时,完成了这次超常规焊接。

“作为技能骨干,还要不断地钻研先进的焊接工艺方法,有责任更好地为炼化生产服务。”

2012年10月,以谷刚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谷刚担任组长。工作室位于乙烯厂东南角处的一个厂房内。厂房门前是乙烯厂的几个冷却塔,只要装置运行,冷却塔那“哗啦啦”的水声就会一年四季唱个不停。多年来,谷刚就是在“哗哗”的水声和耀眼的焊花中,完成了他的一个又一个焊接新工艺试验。

简陋,陈旧。两百多平方米的厂房内,6个被隔离开的操作隔断,几样焊接设备,铁架上数十件焊接实验试件。4月29日,就在这个厂房里,身着工装的谷刚手里拿着一节裂解炉辐射管新旧炉管焊接实验试件,仔细端详后,对记者说:“这个实验成功了,焊缝质量我很满意。评判一道焊缝,仅从外观看,要看它焊缝的宽窄是否一致、高低是否统一、纹路是否均匀等,这与焊接时的操作方法、电流大小、焊接工艺、热影响区等环节有很大关系。只有所有程序都达到最佳状态,才能完成一道合格的焊口。”

“随着现代化企业的发展,对检维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技能骨干,还要不断地钻研先进的焊接工艺方法,有责任更好地为炼化生产服务”,谷刚说,“目前,炼化装置的设备材料已达一百多种,出现问题时,要根据材料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焊接工艺。”谷刚告诉记者,他已经确定了今明两年两项重点攻关课题,一项是“大乙烯裂解炉辐射管的焊接工艺参数研究”,另一项是“有色金属铝镁合金和板的焊接及修复焊接工艺的研究”,而第一项攻关课题已经取得突破。

谷刚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凸显专家团队作用,成功解决了大量生产难题。谷刚先后完成6项科技成果和技术革新,全部在炼化生产中推广和应用,其多篇技术论文被评为中国石油优秀论文、全国QC小组成果一等奖及独山子石化公司工人技术成果一等奖和特等奖。近年来,经谷刚培养的焊接技术骨干达20多人,两人获得全国焊接技能大赛银牌和铜牌,7人在中国石油电气焊技能大赛中获得金、银、铜牌。

2013年11月,谷刚劳模创新工作室接受自治区总工会授牌,2014年11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责任编辑: 王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