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亚洲官网讯(通讯员 张彩侠)在乌鲁木齐米东区长山子镇的田间地头,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身影。她穿行在大棚、稻田、菜园、试验田,常常满脸灰尘,头发凌乱。

“因为王琴给我们带来的新品种、新技术,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这是长山子镇老百姓发自肺腑的话。

王琴是高级农艺师,长山子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自2000年任职以来,她以镇为家、身体力行,以自己的专业优势,务实创新。短短几年,长山子镇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就成为能打硬仗、敢于啃硬骨头的小分队。“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王琴说,她喜欢食指和拇指捏碎泥土的感觉,只要手一捏,就知道土壤的属性和成分。因为经常捏泥土,她的双手皮肤越来越粗糙,有时还会脱皮。
王琴夜以继日忘我地工作着,她坚持带领专业技术骨干走村入户、查实情。凌晨迎月上岗,晚归月影相随。如有农业新品种推广时,就同农民一起风雨无阻、昼夜兼程,保质保量完成农田试验工作。为了使干部、职工队伍更具凝聚力,她把同事当作自己的亲人,问寒问暖,关心备至;为了能让专业好、技术强的骨干发挥积极作用,她经常主动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解除后顾之忧。

长山子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肩负着19个村、63051亩农田技术推广及管理工作。内容多、面积大、分布广,临时机动任务随时增加。近年来,王琴带领农技人员克服种种困难,在全镇推广蔬菜大棚“春提早、秋延晚”种植技术近4100亩,每亩经济收入可达8000-10000元;她率先提出了“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将长山子镇的农产品品种由多而杂向少而精发展,节省了农田实验经费;她在万家梁村推广复播黄瓜-辣椒技术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每亩经济收入可达5000-6000元;在15个村推广水稻盘育机插20000多亩地,每亩节约开支100元;在土窑子村推广食用菌菌包栽培新技术,食用菌产量从10公斤/平方提高到25公斤/平方,每平方增加收入150元;在19个行政村推广了水稻优质新品种3.2万亩,每亩增产100公斤稻谷,增加收入321元/亩,目前大面积种植的品种有新稻11号、辽梗371、新稻9号、粮香5号等;蔬菜、西甜瓜优质新品种10000亩,种植的特色品种有“黑美人”马铃薯、紫薯、紫花生、特色番茄(春桃、千禧、金妃)、农友长茄、特色日本小黄瓜(阿信、黛玉)、特色小西瓜(华铃、惠玲、小兰、小玲)等优质蔬菜,西甜瓜品种,每亩增加收入1000元;引进特色蔬菜牛蒡,每亩增加农民收入2000元;2014年配合乌鲁木齐市农技推广中心完成了辣椒品系试验;推广食用菌夏季种植新品种姬松茸20万平方米,有效解决了长山子镇菇农夏季生产的难题,全镇种植结构调整有了较大进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十多年来,王琴志在田野写丰收,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情怀,以一名农技人员的初心,努力实践着“党员争优秀,工作创一流”的承诺,为基层农技推广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王琴荣获市级劳动模范是当之无愧的。
责任编辑:
梁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