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优秀传统文化种子播进孩子心中

bet36亚洲官网讯 (记者张云梅通讯员樊娟玲)还有半个月就要结束一学年的支教工作了,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库车县阿拉哈格镇支教的干部们都在抓紧时间,让孩子们尽可能多地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种子播进孩子们的心里。

6月15日,自治区人社厅支教队队长马永升告诉记者,自治区人社厅共有31名干部在阿拉哈格镇的14所幼儿园支教。除了保质保量完成常规教学任务外,自治区人社厅支教队还开展了“传统文化进幼儿园、进班级”活动,要求支教老师共同研讨备课,并根据农村幼儿年龄特点,精心设计主题活动,创新丰富教学手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带到班级中去,从无到有、循序渐进开展下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背后蕴藏着坚定的文化自信。自治区人社厅支教老师们希望带领孩子们寻民族团结之根,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让孩子们从小树立起文化自信。

古诗词、《三字经》、毛笔字、剪纸、茶艺……为了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支教老师们用上了各种办法。

“诗者,天地之心也”。教幼儿诵读经典古诗词,理解诗词含义、体验语言美感,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

自治区人社厅支教队还按照幼儿年龄不同,筛选出适合大中小班教学使用的12篇经典诗词,以早间晨读、形象记忆、唐诗联唱、情景表演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让孩子们轻松愉快地掌握古诗词,从中也能感受到学古诗词的乐趣。看见窗外一只小鸟,有的孩子会脱口而出“处处闻啼鸟”;不小心把饭菜掉在桌上,旁边的小朋友会说“粒粒皆辛苦”。古诗句在幼儿心中变得鲜活起来。

自治区人社厅支教队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孩子们的品德培养。而《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著作,对孩子的行为品德也有着一定的引导作用。

米合古丽·乌斯曼在阿拉哈格镇墩吕克村幼儿园支教今年已经是第二个年头了,她的两个女儿都在乌鲁木齐上幼儿园,她经常会把女儿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同步应用到自己的支教工作中来。她主动将《三字经》《弟子规》引入教学,还把其中包含的典故和道理讲给孩子们听,原来班里的几个“淘气包”在她的悉心引导下,变得礼貌友好起来。

除了学习背诵古诗词和经典著作,支教老师们还尽可能多地让孩子们接触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墩吕克村幼儿园支教老师胡婧仪认为,毛笔字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因此,在教学中,她经常挥毫书写,向孩子们展示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在喀拉尕奇艾日克村,支教老师田润兰经常在班里开展剪纸活动。她认为剪纸不仅有助于认识几何图形,还可以使孩子们体验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在她的精心指导下,孩子们从最初只会剪花瓣到学会剪小动物和红灯笼等图案,动手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在博孜村幼儿园,伴随着婉转悠扬的古筝声,支教老师王彤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茶艺”体验课。提起设计这节课的初衷,王彤说:“茶文化是国学经典形式之一,我希望通过这节课,使幼儿们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马永升说,为了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自治区人社厅支教队内还多次开展“传统文化素质培训”,组织支教老师们参加各类岗位练兵比赛,从“根”入手,提升业务水平,力争打造一支兼具传统文化素养和现代教育理念的支教队伍。

责任编辑: 王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