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企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践行国企责任助推精准扶贫

“凝聚企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系列报道

践行国企责任助推精准扶贫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当前,全区脱贫攻坚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作为社会扶贫的重要力量,央企、国企、民企及援疆企业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按照自治区“七个一批”“三个加大力度”要求,发挥各自力量,制定具体帮扶举措,通过打造特色产业、吸纳就业、促进商贸、签约结对等共建方式,帮助贫困地区逐步脱贫致富,发挥企业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为此,本报推出“凝聚企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今日刊发第一篇《践行国企责任助推精准扶贫》,请读者关注。

我区实施“国企驻村带乡脱贫攻坚”行动

bet36亚洲官网讯 (记者骆晓华)6月10日,记者从自治区国资委获悉,自治区国有企业(含驻疆央企和19个援疆省市国有企业)立足南疆四地州实施“国企驻村带乡脱贫攻坚”行动,组团抓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等,助力全区打赢脱贫攻坚战。

近日,自治区国资委印发《关于推动国有企业助力南疆四地州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实施该行动。

根据《实施意见》,国企将突出产业发展,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作为产业扶贫的主攻方向,重点抓好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销售和品牌建设;依据规模、行业、对口援疆点和对口扶贫点,采取“组团”式产业扶贫模式,把区属国企、驻疆企业和19个援疆省市国企组成4个合力团,分别对接南疆的和田、喀什、克州、阿克苏四地州,精准布局企业和项目。全力以赴开展就业扶贫,在2017年吸纳就业10680人的基础上,确保2018-2020年新增南疆四地州富余劳动力有组织转移就业10000人,同时发挥“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和深度贫困村第一书记作用,促进就近就地就业,形成国企国资精准扶贫大格局,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近年来,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自治区国资委鼓励区属直管企业到南疆地区以混合所有制形式投资兴业。目前,中泰集团、新投集团、新业集团、金投公司等国有企业已到南疆投资布局,精选特色产业,帮助培育发展养殖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庭院经济、民族手工业等。同时,积极创办符合当地特点的“短平快”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建设面向千家万户的“卫星工厂”“扶贫车间”,带动当地百姓脱贫致富。

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时期,自治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累计投入1.12亿元帮扶资金,实施扶贫项目62个,涉及特色农业发展、资源开发、农产品市场开拓等。

新疆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力争让6个村贫困人口“借鸽脱贫”

bet36亚洲官网讯 (记者王玉召)走进喀什市英吾斯坦乡,几乎村村都有养鸽子的农户,庭院整齐干净,空气清新,鸽舍倚在庭院一角,偶尔传来鸽子欢快的“咕咕”叫声……一幅幅美丽的农家小院画卷令人欣慰。

“种庄稼的人养鸽子,不必费太大力气,还能挣钱,这日子越过越有劲。”6月8日,贫困户帕提姑丽·亚森说。瞅着自家鸽舍里的鸽子,帕提姑丽·亚森由衷高兴。从去年11月接过喀什新投鸽业有限责任公司发放的24对“扶贫鸽”,帕提姑丽·亚森就开启了养殖鸽子赚“活钱”的新生活。今年3月,该公司又奖励了她24对鸽子,现在她总共养殖了48对,盼望着鸽子下蛋,让养殖数量不断扩大。

“像帕提姑丽·亚森这样的,虽然家庭收入不高,但人勤快,积累起丰富的养殖技术,被评为精准扶贫养鸽示范户,她家的鸽舍也成为养殖标准鸽舍,经常有农民前去参观取经。”喀什新投鸽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文说。

喀什新投鸽业有限责任公司,是2016年由新疆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扶持成立的喀什市六盘水磨鸽业有限责任公司改制而成,是新投集团下属从事鸽业养殖、种鸽繁育、食品开发、休闲旅游观光、冷链物流、产供销一体化的国有控股综合性现代民族特色企业。

今年,新投集团为实现英吾斯坦乡6个村、1823户、7781名贫困人口“借鸽脱贫”,第一季度已启动6个培训点,进行养殖技术培训工作,每月培训120户学员,目前已对340户学员进行培训,为260户贫困户发放种鸽12600只。预计到年底,能培训48期960户贫困户。

原本觉得脱贫无望的阿依古丽·阿卜力孜,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参加了养鸽培训,今年1月开始养鸽子,现在已发展到48对鸽子,收入了800元,大大激发起她的养殖意愿,希望进一步扩大规模,争取早日依靠养鸽脱贫。

张文说:“此前为17期培训班学员发放的种鸽已逐步产蛋、孵化幼鸽并出栏销售,月收入三四百元不等,极大地鼓舞了村民学习养殖技能,扩大养殖规模的信心,以肉鸽养殖促脱贫的预期效果基本实现。”

新投集团把“扶贫鸽”作为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的主导项目,为实现6个村贫困人口“借鸽脱贫”,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和“技术培训+产品销售”的模式建设鸽业养殖体系、防疫体系、饲料体系和销售体系等四大体系,进一步加大培训和帮扶力度,带动深度贫困村家庭实现增收脱贫。

据介绍,新投集团先期出资433万元扶贫引导资金,然后逐渐帮助有扩大养殖规模意向的贫困养殖户申请最高5万元扶贫贷款购买种鸽,置换出引导资金后继续帮扶下一批贫困户,形成资金的滚动循环,并提高扶贫资金利用率。在深入掌握耕地资源和粮食产量的条件下,发动每户利用自产余粮以满足72对肉鸽的饲养,预计每年增加收入18144元,人均增收4536元。

此外,按照预期目标,预计公司总体规划全部投产后可提供600个就业岗位,直接带动以鸽业养殖为依托的粮食作物种植和服务行业发展。

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实施“一户一策”推进精准扶贫

bet36亚洲官网讯 (记者何玲)5月21日,柯坪县城建局工作人员,来到盖孜力克镇玉思屯巴格勒格村村民艾海提·托乎提老人家,将老人制作的200把扫把全部买走。

老人接过2400元现金时,高兴得合不拢嘴。

“制作手工扫把就能实现脱贫,这是我从来没想到的事。”6月7日,艾海提开心地说。

艾海提·托乎提介绍,两年前,他们一家还是贫困户,家里种植的几亩地只能维持基本生活。

2016年,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访惠聚”工作队在走访入户时了解到,老人年轻时会手工制作大扫把,后来市场被塑料扫把冲击,他的手工业经营变得惨淡了。

现在,这种手工制作的扫把比较环保,而且价格便宜。工作队队员经过讨论后,决定鼓励老人重拾手艺。

艾海提·托乎提重拾信心,立即赶上驴车到山上去割芨芨草,开始制作扫把。2016年3月,在工作队的帮助下,艾海提·托乎提接到了第一笔订单共30把扫把,让他兴奋不已。

现在,老人每天能做七八十把扫把,每把扫把能挣9元到10元。

为了把致富的希望植入群众心中,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积极推进产业扶贫,鼓励村民实现就业。

2016年,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引进阿克苏兴科服饰有限公司,在柯坪县建立精准扶贫基地,该公司以设计、制作石油工人工作服为主,与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签订了长年合作协议,同时加工制作各类制服、校服等。经过三年运营,目前共解决当地56人就业,人均年收入2万多元,帮助数十个贫困家庭成功脱贫,成为造福该县贫困人口的“幸福产业”。

记者了解到,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从1996年就开始对柯坪县实施帮扶,22年来累计投入各类援助项目资金6亿多元,先后完成了农业灌溉工程、800亩红枣示范园建设、120套抗震安居房建设、400余户庭院改造等诸多扶贫助困项目。

为了助力脱贫攻坚,今年,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还启动了以产业落地扶贫一批、就业安置扶贫一批、集体经济扶贫一批、教育引领扶贫一批、庭院经济扶贫一批、对口支持扶贫一批等脱贫攻坚工程,实施“一户一策、一人一办法”,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确保当地稳定脱贫。

新疆新业国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扩建培训学校:让就业成为脱贫基石

bet36亚洲官网讯 (记者陈冠锦)进入6月,和田地区骄阳似火,但在于田县木尕拉镇的新业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以下简称“新业培训学校”)内,肉孜·麦麦提和他的31名同学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他们仔细地听着老师的讲解,细心观察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如同海绵一般吸收着有用的知识。

“学校已经为我们找好了接收单位,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学习,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焊工。”6月7日,肉孜·麦麦提告诉记者。新业培训学校党支部副书记李向东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共有2859个像肉孜·麦麦提一样的青年,通过培训学习,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员就有1435人。

2016年,自治区国资委在于田县调研扶贫项目过程时,提出投资改扩建于田县公民法制学校的意见。同年9月,新疆新业国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于田县政府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投资1488万元对学校进行改扩建,新业培训学校就此成立。

新业培训学校不断发展壮大,20多个工种的初、中级培训班在此设立,数万名富余劳动力从这里走向社会,完成就业和创业,2000余户贫困家庭脱贫摘帽。

“今年,我们定下了以深度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为主、职业技能培训为辅的工作主基调,创新培训模式,加快实训基地建设。今年全年我们预计能培训12000余人。”李向东说。

据了解,今年,新业培训学校继续坚持“提升技能、精准就业、劳务输出、政府服务”的理念,瞄准内地企业开发就业岗位,大力开展“三定”培训。在教学方面,进一步强化职业素养教育;同时在于田县各村、镇加大就业实训基地建设力度,采取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帮助农民更好地掌握技能,实现就业。

新疆于田瑰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聚焦玫瑰花产业促脱贫

bet36亚洲官网讯(记者骆晓华)又到一年花季,阿瓦汗·亚克甫一家开始抓紧时间采摘玫瑰花。现在,玫瑰花已成为她家最重要的作物。

“今年玫瑰花干花蕾的收购价格又涨了不少,每公斤从120元涨到了170元,今年我种植的4亩玫瑰花可以收入1.5万至2万元。”6月8日,阿瓦汗·亚克甫说。阿瓦汗·亚克甫是于田县阿热勒乡托万也巴什村的玫瑰花种植户,以前,这一家人靠种地和季节性外出务工勉强维持生计。

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于田县阿热勒乡,干热的气候条件、肥沃的沙质土壤非常适宜种植玫瑰花,当地农民一直很喜爱种植玫瑰花,素有“玫瑰之乡”之称。

该乡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550户。为引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助推当地农业结构调整,2012年,新业集团先后投入3200万元,成立新疆于田瑰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瑰觅公司),结合当地具有发展玫瑰花产业的优势,采取“公司+基地+农民+合作社”的模式,将玫瑰花产业打造成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目前,该公司已建成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加工项目,形成年产170公斤精油、500吨玫瑰花酱、350吨玫瑰花茶的生产能力,公司基地玫瑰花种植面积达7000亩。

今年4月,在自治区国资委牵头召开的定点帮扶于田县脱贫攻坚推进会上,新业集团与于田县政府签订为期5年的《于田县玫瑰花收购合作协议》,再次明确将玫瑰花产业作为脱贫项目来抓,确定玫瑰花瓣托底收购价格为20元/公斤、干花蕾托底收购价格为170元/公斤。

今年,该公司已与阿热勒乡的两个村及两家合作社签订了玫瑰花收购合同。6月8日,瑰觅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汪毅说,按照托底价格收购玫瑰花,扣除各项种植成本,农民种植玫瑰花每亩可收入5000元以上。

截至5月27日,该公司共收购阿热勒乡玫瑰鲜花137吨,其中2200余户贫困户出售玫瑰鲜花80余吨,公司支付收购费160余万元。预计到玫瑰花期结束,今年收购阿热勒乡的玫瑰花和干花蕾大约支付收购费用1100万元。

汪毅告诉记者,公司将陆续与于田县种植玫瑰花的其他乡、村及合作社签订收购合同,预计收益农户达4000余户。

近年来,于田县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重中之重,重点围绕发展以玫瑰花为主的特色种植,通过大户带小户、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玫瑰花栽培技术服务等多种措施,大力发展玫瑰花产业,引导农民脱贫致富,促进玫瑰花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于田县种植玫瑰花达6.5万亩,主要分布在阿热勒乡和奥依托格拉克乡。

评论

勇担社会责任彰显国企风范

□记者佟向东

今天本报报道的新投集团、新业集团、中石化西北油田公司等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只是国企(含驻疆央企和19个援疆省市国有企业)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脱贫攻坚工作决策部署,自觉担当起国有企业脱贫攻坚的神圣使命,发挥资源、技术、管理、服务等优势,为脱贫攻坚提供稳定可靠的支撑,持续开展定点扶贫改善民生,以实际行动助力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的缩影。

国有企业是经济组织,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必须承担经济责任;因为是国家所有或国家控股,关乎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必须承担政治责任。同时又是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还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国企在承担责任中发展,在发展中更好地履行责任,最终目标是实现员工价值、企业利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综合效应的最大化。

从援助资金到产业扶贫,从“输血”到“造血”,众多国企把扶贫的神圣责任扛在肩上,把实现百姓美好生活的愿景放在心中,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用实实在在的成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着脱贫攻坚进程的推进,脱贫攻坚对国有企业扶贫的提效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进入2018年,全疆国企正按照精准脱贫三年攻坚行动有关方案,继续发挥行业优势全力开展扶贫,扎实推进定点扶贫,实施完善帮扶项目,更加注重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让扶贫有精度,脱贫有温度,发展有深度。

为确保所有贫困户如期脱贫,所有国企要深刻认识和把握脱贫攻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必须增强“四个意识”,进一步强化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如今,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是深度贫困地区,必须以特殊的措施、特殊的政策强力推进。要按照自治区深度贫困地区精准脱贫攻坚工作会议要求,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继续在资金支持、政策保障、项目支撑、产业带动、重点突破、民生改善、生态脱贫、精准扶贫、统筹力量、扶智扶志方面聚焦发力,勇于担起国企的社会责任,在坚决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中彰显国企风范。


责任编辑: 王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