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民情 惠民生 聚民心】俯下身子办实事

□本报记者/鲁焰

和田县伊斯拉木阿瓦提乡里青托尕依村是自治区深度贫困村。如何带领村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新疆保监局“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徐向勇说:“融入百姓,换位思考,俯下身子接地气,才能办好每一件实事。”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6月26日,在该村村委会,记者看到墙上贴着《新疆保监局驻村工作队改进工作作风十七条》。徐向勇说:“只有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都改变工作作风,基层工作才能做扎实。”

为提高党员干部素质,驻村工作队积极探索创新方式。他们与村“两委”班子一起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建理论学习小组,举办党建知识答题等党性教育活动,让党员干部在活动中接受教育。

“这些教育活动特别生动,调动了我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该村70岁的老党员阿卜杜拉·伊卜热依木说。

丰富的教育活动也使村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改变。今年,有20名村民递交了入党申请书,8名村民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4名经过考察成为预备党员,基层组织的后备力量得到了充实。

真心为群众解决困难

驻村工作队注重转变作风,走进村民家,走到田间地头去做群众工作,与村民之间的情感越来越深厚。

徐向勇深有感触地说:“村民家至少走3遍,才能了解民情,建立感情。”

驻村工作队通过入户调查发现村民参加保险意识欠缺,农牧业生产存在风险。于是他们发挥优势,向村民普及保险保障政策和保险知识,举办讲座10余场,引导292户村民参加了各类惠民保险。

72岁的村民如孜麦麦提·托合提拿到1万元保险理赔金后,拉住徐向勇的手感动地说:“听到村里大喇叭每天播放的各项惠农政策,我就找驻村工作队给自家牲畜上了保险,这下可帮了我的大忙……”原来,如孜麦麦提·托合提养殖的3头牛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这次给牛上保险,挽回了他家1头牛病死后造成的经济损失。

工作队队员王冠驻村几个月后,由于工作繁忙、水土不服瘦了十几斤。一次下大雨,村民布威色代·杰力力的房子漏雨,他赶去帮忙。布威色代望着王冠,关心地说:“你刚来的时候白白胖胖,现在这么瘦,要多注意身体啊。”

村民的关心让王冠特别感动,他告诉记者:“驻村后最深切的体会是,有了百姓情怀才能把百姓的事情做好,百姓也才能认可我们。”

助春耕、送技术、送政策,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驻村工作队队员的身影。年初以来,驻村工作队帮助群众办好事实事100余件。

帮扶帮到点子上

通过精准摸排,对症下药,驻村工作队积极探索脱贫攻坚的新路子,因人因户施策,确保帮扶帮到点子上。

针对村里40余户养驴专业户的实际,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商议,决定在村里成立以生产驴奶为主要方向的驴养殖合作社。合作社由村党支部主导,吸纳贫困户为主体,以生产资料入股,按股分配合作社经营收入。合作社的成立让村民由过去的“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增收”。

村致富带头人、驴养殖合作社理事长艾则孜·麦麦提说:“合作社的生产线建成后,可以完成饲养、挤奶、贮藏全自动化操作,整个流程科学高效、卫生环保。一头母驴的年产奶可增收9000元,村民入股一头驴,就能让全家收入有保障。”

看到这样的致富“大礼包”,村民们争相报名加入。目前,该合作社入股村民已达130余户,覆盖全村70%的贫困户。

为了使村里的红枣、核桃提质增效,打造本村干果品牌,驻村工作队邀请农业专家,现场指导和传授种植管理技术,并与国内某知名电商达成合作意向,定点援助村里的干果合作社。品种改良的红枣、核桃,经过严格采捡和精加工后,价格也跟着翻倍,预计户均可增收2万元,可惠及100余户村民。

如今,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正在紧张筹划实施几件村民关心的事:在村委会大门旁建一个夜市,建几间商店,建农民文化广场。村里还准备建一个幼儿托管所,这样村里1岁到3岁的孩子都可以得到托管。

责任编辑: 闫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