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亚洲官网讯(通讯员 姜廷廷 程玉)眼下,在精河县阿合其农场农三队春苗合作社的棉田里,60多名“农事钟点工”正忙碌着在给棉花除草、施肥、浇水,处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2016年,精河县阿合其农场的五名种植能手共同创立了春苗专业合作社,将村民手中的土地进行集中流转,截至目前,共整合该场农户200多户土地6600余亩,进行集约经营,通过促进机械化、创新规模化生产经营方式,有效消除"有地种顾不来,想种地地太少"的难题。
邢金生是合作社负责人之一,起初家里只有8亩地,导致大型机械无法使用,想种地确无地可种的他与村里其他几名种植能手商量后,共同成立了该合作社。他一个人负责合作社3000亩土地的管理工作,虽然面积大了,反倒种起地来比以前更加的轻松。
邢金生说:“虽然地种的多,但是确没有以前那么累,从播种到打药再到收获,全部都是机械化,干啥都方便了。”
土地流转后,农户可以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去外地打工,获得双收入。承包到土地的农户也可以扩大种植规模。村民阿不得吉利·米吉提是阿合其农三队的村民,家中只有8亩地,以前一家人忙一年也就只有6000多元的收入,这两年他把土地发包给了春苗合作社,夫妻俩在合作社打工,一年就有6万元的收入。
阿不得吉利·米吉提高兴的说:“现在一亩地承包费750元,我在合作社里打工,一年干下来就是3万块钱,妻子一年也能挣七八千块钱,现在腰包鼓起来了,腰杆子也直起来了。”
通过构建农村的产业体系,建立新型合作经济模式,农民正从土地上获得更大的收益,大步迈向全面小康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带领下,农村土地流转实现新的跨越,村民奔上幸福的小康路。
邢金生说:“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我们就要敢想敢干,把合作社发展得更好,带动附近更多人过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