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色草原如诗如画 ——博州旅游工作综述

bet36亚洲官网讯(通讯员 张新燕)近年来,博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绿色为基、游客为本、文化为魂、特色为要、景城共享”的发展原则,以推进自治州全域旅游为主线,以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把旅游业发展成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富民强州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高位推动成效显

“草原与雪山相映、白云与天鹅共舞,碧水与蓝天一色、人类与自然和谐……这里是博州赛里木湖……”7月1日,博州旅行社的导游向外地游客介绍风景如画的博州旅游景点——赛里木湖,游客们被眼前的美景吸引,陶醉在原生态的风景中……

州旅游局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全州接待游客约247万人次,同比增长30%;旅游总消费25.7亿元,同比增长28%。

近年来,我州为旅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2014年,在湖北省旅游委帮助下,我州编制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旅游业发展规划》;2017年,州政府委托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自治州全域旅游规划》,并经自治州城乡规划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审查通过实施。启动了鄂托克赛尔冰川景区、阿尔夏提、哈日图热格、木特塔尔沙漠四大景区的规划工作。相继完成了《赛里木湖旅游区总体规划》《博乐市旅游集散地建设规划》、温泉县《圣泉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及休闲度假小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精河县《巴音阿门旅游区总体规划》《阿拉山口边境旅游实验区发展规划》等。

坚持加大投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要素。全州主要景区道路、停车场、旅游公厕、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16年以来,博州实施赛里木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重大项目59项;实施温泉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重大项目58项。各县市特色美食街、城市人文景观、景区文化景观等更加丰富多彩,星级宾馆、星级农牧家乐日益增多,效益不断提升。

推进“旅游+”产业化融合发展

眼下,温泉县旅游进入高峰时节,围绕“中国温泉之乡”称号,温泉县加快特色旅游产品的打造,在温泉浴基础上推出了温泉养生。和温泉浴同样火热的还有高白鲑等冷水鱼。这几天,在温泉县冷水鱼繁殖繁育中心,大批游客争相购买冷水鱼。

近年来,博州不断推进旅游新产品开发工程,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融合发展,重点提升自然观光游、乡村休闲游、民俗风情游等大众化旅游新业态发展水平,积极培育发展冬季冰雪游、沙漠探险游、温泉康养游、边境购物游等新产品,鼓励支持房车游等新业态发展。

同时,开拓旅游精品线路工程。根据博州旅游资源和旅游景区的空间布局,依托旅游交通路网,重点推介托托镇—精河县—阿拉山口市—博乐市—温泉县—赛里木湖—精河县的全域旅游大环线,完善整体配套服务功能,开发“一日游”“三日游”“五日游”等。

博州以赛里木湖创建国家5A级景区和温泉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按照“标准化、规范化、人文化和国际化”的要求,突出赛里木湖和温泉县旅游龙头和核心地位,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把赛里木湖和温泉县建设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通过“道路互通、服务互连、产业互补、营销互动、游客互送”等手段,加快温赛一体化进程,确保接待游客人数达到博州一半以上。总结阿拉山口哈国公民“一日免签证”边境旅游活动的经验,不断完善国门景点、综保区购物中心,新建城市中心展馆,努力推动阿拉山口边境旅游健康快速发展。截至2017年末,全州A级景区达到10家。

盘活优势旅游资源

博州是“丝绸之路”新北道的必经之地,千百年来,众多民族曾在这里游牧狩猎,繁衍生息,全州境内广泛分布着古墓群、古岩画群和古城遗址,为博尔塔拉增添了独特魅力,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三山傍两湖”的独特地貌,造就了集中多样、种类齐全、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

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74种基本旅游资源类型中,博州有29种,既有浓郁的人文景观,又有雄奇秀丽的自然景观,雪山、冰川、森林、草原、湿地、湖泊、沙漠、戈壁等交相辉映。

近年来,博州积极谋划节庆赛事营销,继续办好中国新疆环赛里木湖公路自行车赛、博尔塔拉那达慕草原节等20余项重大节庆赛事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数字电视等新媒体进行旅游产品推广。加强与旅游企业、协会和知名媒体的合作,开展主题营销、专项营销。积极组团参加国际国内各类旅游会展,做好赴援疆19省区开展营销的筹备工作,争取对口援疆支持的力度,已在武汉市建立博州旅游营销推广中心。

责任编辑: 连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