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亚洲官网讯(通讯员 范婧超)鸟儿如何展翅翱翔,车轮如何滚滚向前。随着团场综合配套改革的推进,职工有了“身份地”,吃上了“定心丸”,经营土地的方式也活了。三坪农场的桃园种植在这个成熟季就给了职工很多启发。
这几天的高温天气,加速了三坪农场蟠桃园里桃子的成熟。7月9日,来到了三坪农场最大的桃园种植区,师巾帼创业先进个人代鸿雁正在忙着装送顾客定制的蟠桃。
十二师三坪农场居民代鸿雁说,最早的蟠桃是6月22号,6月20号我们就开始卖了,开始采摘了,现在桃子基本都大量开始成熟了,就从现在可以一直卖到10月份。
走进代鸿雁果园里,桃子、苹果、李子水果品种比以往都要有所增加,这是去年她家分到身份地以后重新栽种的,就是为了吸引游客。相对于传统的种植,代鸿雁不求产量求质量,每年的15亩桃园的桃子都是靠采摘销售。
十二师三坪农场居民代鸿雁说,这个桃子,看一下其实并不像市面上卖的桃子个头特别巨大的那种就是正常的水果那种,没有特别大的,不存在打膨大素之类的,就是上的羊粪,我们桃子都是周边游客来采摘完。
代鸿雁说,庄稼庄稼,就是看天吃饭。再好的种植理念也得受天气的影响,今年她家的桃子就受春季冷空气影响,减产将近30%。
十二师三坪农场居民代鸿雁说,今年上市比往年的话差不多,要早上几天,但是今年春天的气候不行,因为春天气候太冷了,因为今年产量不行,今年一茬桃子采摘一个星期就下去了,中间刮那场大风,油桃损失特别大,油桃损失能有个70—80%吧。
庄稼人碰上了差年景,还不愁死,但是代鸿雁一家脸上并没有愁容。为什么?我们在她丈夫王东身上找到了答案。随着桃子的成熟,来采摘的游客多了,来桃园吃“蟠桃大盘鸡”的食客也多了,代鸿雁家的农家了的食客也多了,随便吃了几口午饭,王东便又忙着开始张罗下午的订单了。
王东是三坪农场的新职工,12年前他从石河子来到三坪农场开始种植桃树,几年下来,收入并不稳定。从2015年开始,随着团场举办桃花节,他顺势开起了农家乐,春天做桃花生意、夏天、秋天做蟠桃餐饮。墙里开花墙外香,桃园成了创业园。
十二师三坪农场职工王东说,以前光种地,最早的时候是种桃园,现在主要是经营农家乐。前面我们刚开始干餐饮的时候,就是一年卖几十只鸡,到现在一年比一年多,现在至少得一千多只鸡。
改革挺进到深处,考验的市场的竞争力。没有厕所、道路不通、环境太单一这几年代鸿雁夫妇接到游客的“意见”越来越多。
十二师三坪农场居民代鸿雁告诉记者,前两年的游客还能接受,想着刚刚起步就这样子吧,但是现在游客越来越多,游客中间有提出要求的地方,就是棚子底下比较热,又没有封闭的环境。客流量越来越多了,设施环境上面的确满足不了了。
思想越来越开放,地越种越活泛,生意才能越做越好。王东说,现在桃园已经成了自己的“身份地”,自己更加舍得投入,依靠团场的相关政策来年打算把园子打造的更加有特色,让桃园生意更稳、让游客更多、让收入更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