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院我的家|乌鲁木齐新华南路74号民族团结大院:我们是民族团结大院的好邻居

□大院档案

名称:新华南路74号民族团结大院

归属: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新华南路片区管委会团结西路社区

简介:大院房屋建造于1979年,院内居住着十多个民族的居民,共276户,717人。

blob.png

bet36亚洲官网讯(文/图首席记者余梦凡通讯员文娟张茜)8栋楼,276户,新华南路74号民族团结大院并不算一个规模庞大的院落。随着前年所处街道门牌号发生了变更,原有的“新华南路74号”也变更成了现在的“新华南路1055号”。院子里的老邻居们都说,门牌号虽然变了,可大家还是喜欢把这里称作“我们的74号院”。没变的除了对门牌号的习惯性叫法,还有老邻居们之间的感情。

邻居大姐带她走出忧郁

讲述人:吐尔逊汗·托合提、王风

“米饭蒸好了,要炒菜啦,王风大姐你快过来。”7月14日中午,52岁的吐尔逊汗·托合提给57岁的王风打电话,叫她到家里来吃饭。

2010年,吐尔逊汗搬进了新华南路74号民族团结大院,住进6号楼2单元,认识了3号楼的楼栋长王风。王风很关心院子里的邻居,加之她负责院落保洁,几乎天天都能与吐尔逊汗见面,慢慢就熟悉起来。搬来没多久,由于感情问题,吐尔逊汗一度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我当时整天在家待着,感觉都忧郁了。王风大姐就来我家看我。”吐尔逊汗说,“那段时间王风大姐每天都过来开导我,我才能够走出阴霾。”

blob.png

吐尔逊汗·托合提(左)和王风开心地聊天

此后,吐尔逊汗与王风更加亲近了,王风说:“冬天的早晨我在院子里扫雪,吐尔逊汗给我端来热茶。平时看我中午没时间做饭,就叫我去她家吃饭。”

吐尔逊汗告诉记者:“我也想像王风大姐那样给邻居们做点事。2016年,我也当上了楼栋长,负责管理楼栋卫生,要是看哪个邻居不开心了,就主动上去谈谈心。从别人为我到我为别人,这种感觉让心里一下子变亮了。”

15年每日清晨“望平安”

讲述人:马润涛、热西旦·乌扑尔

7月13日早晨10点,起床洗漱后的马润涛推开自家房门,朝对面望了一眼。正巧对面的热西旦·乌扑尔也推开了房门,两人相视一笑,互道早安。自打2003年马润涛搬到3号楼301室,成为了303室热西旦的邻居,这个习惯就一直保持至今。

“最早是为了通风,到后来变成了每天早晨看到对方,心里就踏实了。”热西旦说。

blob.png

马润涛和女儿马艺暄及热西旦的“全家福”

回忆起第一次接触,马润涛记忆犹新。“那会儿我刚搬来不久,有一天我回到家拉开门一看,暖气漏水地上积满了水,赶紧跑到对门求助。”她说,“那是我第一次敲开热西旦的门,她二话没说,脱了鞋子就进我家帮忙,把我感动坏了。这之后,我们慢慢熟悉起来。”

64岁的热西旦比67岁的马润涛小3岁,平时亲切地叫她“马姐”。这些年来,马润涛自己带着女儿一个人过,热西旦也是一个人带着儿子住。由于工作的缘故,两个孩子常不在家,这对老邻居慢慢变成了生活中相互照应的好姐妹。“我们比亲姐妹还要亲,真的。”热西旦认真地说。

今年4月的一天晚上,马润涛独自在家看电视,突然一阵强烈的震感让她有些慌张和害怕,“地震了,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冲出门去叫热西旦,正巧她的门也开了,看见她的那一刻我不害怕了。”马润涛说。

“地震了,我开门看见了马姐,我心里的一块石头放下了。”热西旦说。

“漂亮妹妹”人美心更美

讲述人:张全辉、古丽努尔·卡德尔

“7月14日上午,古丽努尔·卡德尔提着酸奶来张全辉家里看她,正巧遇到她要出门,“古丽你来啦,我要去达坂城看我爸妈,明天就回来。”“那正好把这箱酸奶带上。”

blob.png

古丽努尔·卡德尔(左)和张全辉在一起

在成为邻居前,张全辉和古丽努尔就认识。2006年,张全辉搬到新华南路74号民族团结大院时,古丽努尔作为她的包户干部入户走访,张全辉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比自己小8岁的妹妹:“因为她特别漂亮,眼睛大大的,那时还留着长发。”

张全辉说,古丽努尔人长得漂亮,心更美。“古丽妹妹知道我和儿子两个人生活,对我很关心,我也习惯有啥事都问问她。现在儿子大学毕业在内地工作了,每次打电话都会让我问‘古丽阿姨好’。”

2016年,两人成了同院邻居,关系也更加密切了。古丽努尔说:“张姐儿子不在身边,她一个人住,我晚上回到院子里一定要看看她家的灯亮着没有,如果没亮我就要微信问问她去哪儿了。”

张全辉说:“古丽就像我的家人一样。”


责任编辑: 王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