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消费晨报、bet36亚洲官网全媒体讯(记者 夏莉涓)定制的抽纸盒、特制开关贴……5月19日在第7个“世界家庭医生日”来临之际,家住太原路附近的老林和老伙伴们,都领到了一份印有家庭医生姓名、电话及微信二维码的小礼物,“以后我要是想找我的家庭医生,打这个电话就行。”老林指着盒子上印的电话笑呵呵地说。
据了解,自2014年首府开始推广家庭医生签约制度至今,全市家庭医生签约已达217.9万人,签约率达到了67.29%。未来,在继续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同时,最重要的就是打破居民与家庭医生之间的“最后一百米”。
签约大半年 终和家庭医生“对上眼”
对于71岁老林来说,“家庭医生”一直是出现在国外电视、电影里高大上的角色,“那是有钱人才能享受到的。”可2016年,在全民健康体检时,南纬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与他签订了一份“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协议书”,他才知道,“原来咱们身边就有家庭医生哦。”
可是很快,那个协议书,和家庭医生留给他的联系卡片就找不到了,“年龄大了,什么事情总是一转身就忘了。”家庭医生,对于老林就成了个若有若无的存在。
19日,老林接到了南纬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电话,邀请他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冲刺100米”的启动仪式,并会赠送小礼品。老林如约而至,和其他老伙伴们一起领到了特制纸巾盒和开关贴。
“叔叔,您看,这上面就是我的名字,还有我的电话,以后有什么您随时都可以联系我。”盯着举着纸巾盒给他解释半天的“白大褂”,老林“觉得眼熟,就是喊不上名字。”等到“白大褂”解释完了,老林一排脑门,“哦哦,你就是那个小李,我的家庭医生,这次我可把你认下啦。”
当天,在现场不少参与活动的居民,都像老林一样,都和自己的家庭医生“对上了眼”,“以后啊,有个啥头疼脑热的,一个电话就能找着我的家庭医生了,这可是土豪老外才能享受的待遇呢。”居民马春林笑着说。
长处方、转院就诊绿色通道 签约家庭医生好处多
据乌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刚介绍,在乌市,家庭医生的前身就是全科大夫,是一种对服务对象实行全面的、连续的、有效的、及时的和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和照顾的新型医生。
自2014年开始率先在首府推广家庭医生制度以来, 截至目前,全市家庭医生签约已达217.9万人,签约率达到了67.29%。
“未来,在继续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同时,最重要的就是打破居民与家庭医生之间的‘最后一百米’。”王刚举例说,只有当家庭医生对居民的病史和身体状况有足够的了解,日常才能给提供出最适宜的饮食、运动、用药建议,而现在还有不少居民并不太认识自己的家庭医生,“所以说,家庭医生是否能更好的管理健康,与他们和居民熟悉程度正向相关。”
当然,除了健康管理外,如果居民出现了病症,也可以通过电话或面对面的征求家庭医生的建议。
“按照目前的设计推广,家庭医生多任职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在日常与辖区居民的接触中,有天然的距离与地缘优势。”王刚说,居民一有头疼脑热,就能在家庭医生专业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不仅可将病灶解决在“萌芽”状态,还能大量节约患者就诊的时间和费用。
如果碰到了基层医疗机构无法解决的病症, 还可以通过“医联体”之间的绿色通道,迅速将患者由基层医疗机构转院至上级医院,接受最及时和专业的治疗。
“随着对基层医疗机构信任感的建立,契约式家庭医生的服务,将能有效推进分级诊疗的实现。”王刚说,除了上述“福利”外,签约家庭医生还有诸多“好处”,比如针对慢病患者的长处方,针对行动不便人群的连续处方,还有报销比例相对普通人群的上浮等。
信任度增加 患者数量3年翻了三倍
以南纬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从2014年开始尝试家庭医生签约、药品零差价及双向转诊以来,患者对中心的信任度和依赖度都在不断增加。
该中心的日门诊量从2014年不足百人,增至如今的每日300余人。仅2016年,该中心就向医联体的上级医院新医大五附院输送了800余名急危重症患者。与此同时,市属社保的慢病定额也以每年20%的比例增长。
“今年的增幅更为明显,慢病定额从去年的54万,增加到了今年的69万元。”该中心院长查玉玲笑着说,“现在居民们有啥不舒服的,都会先来我们中心转转。”
据了解,在活动当天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辖区范围内,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个乡镇卫生院、23个村卫生室都举行了“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冲刺100米”的启动仪式。截至目前,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家庭医生签约率已达到了89.98%。